找到相关内容19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南诏观音佛王信仰的确立及其影响(1)

    佛教传人了南诏  南诏皇帝每年接受密僧灌顶,仿唐建立内道场、赐师号、赐紫,讽诵《仁王经》以攘外敌,都可以说是南诏王室用作治国意识形态的汉地佛教。由于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,我们要结合汉地佛教的一些史料对现存...以后唐代宫禁内不再建内道场,因此南诏开始设内道场、封内供奉僧和赐紫的时间都应当在会昌四年以前。  从《护国司南抄》来看,南诏流行的《仁王经》,是不空奉诏译《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》。据称此经有“福资先代...

    侯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2267188.html
  • 隋唐初期禅观对西方净土法门的影响(下)

    、明宗、辨力用、判教相等。疏文中引用《大品经》、《大智度论》、《璎珞经》、《大涅盘经》、《仁王经》、《法华经》等,又常提到二一空观人中道第一义谛”、“三智一心中得”,并在“四种因果以明佛国因果”中一石...二种道灭者所感的托生报土,此即该国土中的苦谛。实报无障碍土则是无作的苦集、道灭所生之净土,智满集尽。接著该疏亦云:“《仁王经》云,唯佛一人居净土,故知四种四谛因果即是正报,以正报故说于依报国土也。”故...

    道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568247.html
  •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略说

    谨志。   《仁王经》者,佛为三界帝释人王国主所说之护国法也。故不付比丘等四众。此护国法者,有因地果地二门。因地重自修,果地赖法施。凡身为一国之主,因缘定非偶然。不仁者不能护持其国。徒有仁心而无般若...出家修行,当如佛教。於是一切天众人众阿修罗等,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   此《仁王经》之大略也。佛说此经,在说摩诃般若,金刚般若。天王问般若,及大品般若诸经之后,要知般若无有定义,归于寂灭,无一经不同...

    王骧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1686978.html
  • 佛经如何使用譬喻

    三昧海经》有六譬;《法华经》有七喻,《仁王经》有八喻;《般若经》有十喻;《维摩经》有十喻,《如来藏经》有十喻……  譬喻到底是如何巧妙呢?请看《金光明经》中的“佛寿四喻”:王舍城中有一位菩萨,名信相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0342960.html
  • 关于当时日本佛教的背景情况

    一切善行。   自圣德太子之后,日本朝廷大力提倡佛教。天武天皇(673—686)曾下令全国普建佛堂,置佛像,藏经卷,进行拜佛仪式,并遣使到诸国讲《金光明经》、《仁王经》。持统天皇8年(694),又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2352158.html
  • 乘佛愿力 凡夫入报

    系全托佛愿他力,而非凡夫自力。  诸佛的报土虽也是胜妙的净土,然凡夫、二乘自不用讲,高级菩萨也无法进入;如《仁王经》〈教化品〉所言:「三贤十圣住果报,唯佛一人居净土。」可是弥陀报土是酬报第十八愿「十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2563364.html
  •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(六)C

    菩萨行位,『梵网经』立四十位, 『仁王经』立四十一位,『璎珞本业经』立四十二位。对列如下;  『梵网经』 │ 『仁王经』 │『璎珞本业经』 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 ...法云地  │ │等觉  体性入佛界地 │ 萨婆若 │妙觉──一切智地  『梵网经』的第十地,就是佛地。『仁王经』在第十灌顶菩萨外,别立佛的一切智(萨婆若)地。『菩萨璎珞本业经』,在第十法云地与佛的一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15540893.html
  • 心识净化的进程及净心的妙用

    经》说为修习念佛、法、僧、戒、施、天六念。《梵网经》作戒心(持戒)。《仁王经》作精进心。   3、精进心(三信)。于所修精进不懈。《梵网经》作忍心(承受力增强)。《仁王经》作念心。   4、慧心(...”。《璎珞经》作戒心。《梵网经》作慧心。《仁王经》作施心(布施)。   7、护法心(七信)。保护所得法不令丧失。《璎珞经》作回向心。《仁王经》作戒心。《梵网经》作愿心(发菩提大愿)。 ...

    陈兵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2740052.html
  • 论唐密高僧的文化贡献

    还设监护大臣监阅总校,由钦命大臣担任,译本亦由其进上。如永泰元年(765)不空三藏翻译《仁王经》时,即有十九位僧人参加,分工明确,各嗣其职,此外还有不少朝廷大臣奉旨参加,中官鱼朝恩监阅总校(详见后文)...说明译经过程。不空译此经之前,《仁王经》已被译过三次:一为晋武帝泰始三年(267)月支僧人法护所译,名《仁王般若经》,一卷;二为后秦姚兴弘始三年(401)鸠摩罗什译,名《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》,二卷;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052102.html
  • 念珠的含义及念珠长短的意义

    (即由精修行持而得的一种境界,与修证同)之五十四位,四十二粒,乃住、行、向、地等菩萨乘之阶位也。二十七粒的是表声闻之二十七贤圣。二十一粒的是表本有十地与修生之十地及佛果。十四粒的,是表示“仁王经所说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念珠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1505343778.html